惩腐打“伞”不手软 助推扫黑除恶再深化
“从2018年9月至11月,不到50天的时间里,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办理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数较9月底增长41.18%,立案数增加62.5%。”江门市新会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强化政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推动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工作取得新成效。
“纵向”下沉传压力。“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将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基层‘拍蝇’相结合,铲除‘关系网’、打掉‘保护伞’是纪检监察机关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我们将坚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坚决惩腐打‘伞’不手软。”该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现实中,基层仍然是该区全面从严治党的短板,责任传导上热下冷的问题亟须解决。“要解决‘上热下冷’问题,必须要把压力传导最基层。”该区纪委监委迅速行动,班子成员包片督导,每月至少一次深入所联系的镇(街),走访调研、督导工作、解决难题。督导组成员不定路线、不打招呼,直奔现场、随机入户,既重点调研线索摸排、案件查办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开展情况,又全面了解被督导的镇(街)的政治生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又当“黑脸”指出问题、提出建议,督促工作落实到位。
“要坚持问题导向,正视短板不足,扩大战果、消除病症、铲除土壤,使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得到根本遏制。”沙堆镇梅阁村是新会区开展基层正风反腐三年行动重点整治村之一。该村党支部书记陈某因充当涉黑团伙“保护伞”被立案查处后,该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到沙堆镇调研督导,深入该村了解情况,督促该镇正视问题、找准症结、立行立改,扩大惩腐打“伞”成果。
“横向”对比促后进。惩腐打“伞”,镇(街)基层是主战场,镇(街)纪(工)委是主力军。为调动基层纪(工)委的积极性,该区纪委监委实行每周一汇报、每月一通报制度。既督促镇(街)纪(工)每周上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排查、案件查办等情况,又对各镇(街)的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2018年以来,该区纪委监委先后约谈查办涉黑涉恶腐败案件不力的镇纪委书记8人、镇委书记2人,切实以问责倒逼工作落实。与此同时,汇报通报工作制度也为班子成员包片督导提供了抓手,让班子成员更有针对性深入基层督导,有效推进各镇(街)开展工作。
“每周一汇报,每月一通报,犹如把聚光灯照在我们的工作上。约谈机制就像悬挂在我们身后的鞭子,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变等米下锅为主动出击。”该区某镇纪委书记表示。通过汇报通报、约谈问责,把责任压实到了基层,镇(街)惩腐打“伞”积极性大幅提高,从仅有1/3的镇有案,增至超八成的镇(街)有案,新增办理问题线索14条,立案数和问题线索成案率也大为提升。
“内部”联动助发力。“仅靠火车头发力是不够的,要像动车一样,全员发力,才能跑得快。”该区纪委监委在给基层纪(工)委传导压力,也不断探索增添动力的办法。
一方面,该区把惩治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工作成效纳入该区农村“三基四化”专项治理考核,激发工作动力。另一方面,对群众反映强烈、干扰阻力大的问题线索,区纪委监委启动片区协作机制,牵头整合相关部门力量,与政法部门协同办案,精准打击,提升反腐合力,为基层纪委注入“强心针”。
在查办陈某为黑恶团伙非法卖地充当“保护伞”的案件中,该区纪委监委启动片区协作机制,派出纪检监察室与沙堆镇纪委联合作战,沙堆镇纪委同志负责外围摸查,及时收集、分析证据材料,寻找破绽、固定证据;纪检监察室同志负责与涉案人员正面交锋,根据镇纪委同志反馈信息,乘胜追击,一举突破案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