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捉鬼”记
位于汕头市濠江区礐石海南岸的礐石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礐石景区),是市民游客休闲健身、避暑消夏的理想场所,也是汕头城市形象中一张靓丽的风景名片。上世纪90年代末,礐石景区内规划建设了张陵墓园,供风景区建设过程中需动迁坟墓移葬之用,同时规定“不得接纳风景区外坟墓迁入,不得对外经营”。然而,这样一处公益性墓园,却成了私人牟利的“金矿”。
2017年底,汕头市委启动首轮专项巡察,市委巡察组进驻了礐石景区管理局。而在巡察组进驻之前,巡察组某干部的朋友曾和他聊起过关于在礐石景区内购买墓地一事。该名同志向大家提及此事时,引起了巡察组组长的警觉——空穴来风,事必有因。
于是,在礐石景区登山的游客中,多了一些巡察干部的身影。
张陵墓园附近一名刻制墓碑的石匠十分忙碌,看起来生意不错,巡察组干部凑上前去与其搭话。闲聊中,巡察干部称想要在此地买“生基”(即为健在的人预造的坟墓)。石匠指着一条山路说:“往那边去就是墓园,你们可以去看看,看中了找管理处的人就好。”
巡察干部顺着石匠指点的方向来到墓园管理处,没见到人影,却看到角落放着很多锃光瓦亮的锄头、铁锹。一位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巡察干部立即看出了端倪,锄头铁锹只要放置时间稍长就会锈迹斑斑,只有经常使用才会如此。后据巡察干部了解,景区近期并无土木工程,也无新墓迁入。那么,这些锃光瓦亮的铁具用来干什么了呢?
往墓园里走,一片香蕉林再次引起巡察干部们的注意。此处土壤松浮,一踩即陷,明显是新近才翻过土的。一名巡察干部伸手试探树苗的虚实,谁知树苗轻轻一晃,竟毫不费劲就被拔了起来,这分明就是欲盖弥彰的“假复绿”。另一名巡察干部感觉浮土下面十分硬实,拨开浮土,竟有一块墓碑,而且墓碑上的墓主名字全部漆成红色,只有“生基”才会用红色标注墓主姓名。只能用来迁葬旧坟的张陵墓园出现“生基”墓碑,问题已经不言而喻。随后的数天里,巡察组在墓园中先后找出三十多处未曾掩埋的“生基”。
在初步掌握证据后,巡察组责令礐石景区管理局对墓园内非法修建墓穴数量进行全面排查,并迅速向汕头市委报告,将张陵墓园违规问题移交该市纪委监委进一步核查。办案部门想方设法查找墓主信息,并通过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发布登记采集公墓墓葬信息的公告,先后找到一百多名墓主核对购买墓穴数量和金额,并委托国土测绘部门对张陵墓园进行测绘……至此,一幕倒卖墓地、监守自盗的闹剧逐渐浮出了水面。
经查,礐石石林风景园林管理处职工郑某连在任职期间,采取发放合法公墓证等方式对公众销售不符合迁入或合葬条件的墓穴共194穴,违纪所得约38万多元。2015年8月,郑某连之子、时任桃花涧风景园林管理处景观管理股副股长的郑某锋接替其父担任张陵墓园负责人。令人愤慨的是,郑某锋在任职期间依旧延续着其父倒卖墓穴、以公器谋私利的做法,甚至更加肆无忌惮。
为什么郑某连父子倒卖墓穴如此轻而易举呢?据郑某锋交代,其倒卖墓穴之所以没有东窗事发,不是因为他手段高明,而是监管者早已被他收买。
时任汕头市礐石景区管理局监察大队大队长的黄某发,其实打一开始就察觉到了郑某锋倒卖墓穴的勾当。郑某锋为了堵住监管者的嘴,便为其送上每穴4千元的红包,两人一拍即合,开始沆瀣一气共同“发财”。据查,黄某发先后在郑某锋处收受好处费共40余万元。
最终,郑某连因违规私建、转让张陵公墓墓穴被开除党籍、降低退休待遇;郑某锋因非法私建、转让张陵公墓墓穴,私建私售墓园周边国有土地以及行贿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黄某发因不正确履行职责、监管不力以及收受贿赂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礐石景区管理局两任班子相关成员因监管不力以及巡察发现的其他问题受到相应的党纪政务处分。
一片墓园,多人身陷。警钟不远,后人当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