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纪委书记履职:既见效果又见效益
近两年来,深圳市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的监督,改革体制机制增强纪委监督独立性和权威性,不断提高监督执纪问责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水平,培养出一支专业化的纪律部队。市属国企系统立案数逐年递增,执纪审查取得新成效,在挽回经济损失、化解风险、增加收益、营造廉洁从业氛围等方面效果显著。
“有手有脚”,壮大监督力量。两年前,深圳市纪委监委对市属国资国企监督体制机制进行改革,王培先(曾在政府机关工作十几年)等22人被派到市属国企担任纪委书记,他们平均年龄53岁,大多有法律、经济管理的专业背景。王培先被派到深圳天健集团任纪委书记。
“王培先”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根据深圳市纪委监委下沉监督力量的部署,深圳市国资委直管企业均成立了独立的纪检监察室,落实专职纪检监察干部编制153名,并逐步向二三级企业延伸,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国企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成为全市纪检监察系统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
对王培先这样非纪检出身的纪委书记,深圳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国资委纪检监察组“量身定制”了国企纪委书记工作指引、国企监督执纪工作规程、国企纪委审理违纪案件工作流程等“工具书”,划出国企纪委书记的工作重点,“手把手”地传授工作步骤、方法。
通过充实力量和加强培训等措施,纪律部队的战斗力也在提升。2018年,天健集团纪委开展谈话提醒达550次,立案3宗,诫勉处理1宗,通报批评3宗;2019年以来,已立案处理9宗。不少市直管企业纪检监察室查办案件实现“零”突破。
“有眼有耳”,善用监督资源。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是上级纪委对国企纪委书记的要求。“敢”考验的是抹开面子的勇气,“善”考验的是眼睛要“辣”,说话说到点子上的智慧,此非“一人一骑”之力能及,需要整合企业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
除了信访投诉主渠道外,深圳国企纪委书记还从信息共享中拓宽线索来源渠道。深圳市国资国企系统多年来形成了纪检监察、监事会、财务、审计、风控、内控等六方面资源协调配合的“六位一体”监督格局,明确了企业纪委书记在企业监督工作中的主导地位。财务金融、风控审计等部门定期向纪委书记汇报监督信息,确保监督工作得以深入企业业务流程,紧盯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提高了监督的灵敏性和有效性。
以天健集团为例。2018年,天健集团内部审计发现下属一家公司财务款项支付审核把关不严格,险些超付1万多元。该集团党委纪委立即对该公司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审计还发现下属企业在招标采购、合同管理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纪检部门因此对相关企业进行了通报批评,相关负责人考核薪酬被扣减。
今年上半年,天健集团还成立了集团监督联合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定期沟通监督信息,从实操层面让“六位一体”监督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定型。今年4月,风控与审计部在会上报告了审计过程中发现某下属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纪检监察室随后组织核查,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党纪立案处理,初步显现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的成效。
“有为有位”,监督服务增效。国企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纪委书记履职要坚持促进发展的原则,帮助企业排除隐患、服务企业提质增效,同时保护关爱干部健康成长。
“纪委书记不是简单地说‘不’。”王培先谈到履职体会时说。在工作中,他注意加强会前沟通,提前了解重大决策,感觉不成熟、程序不到位的提前提出意见,严把决策程序,必要时发出提示函、建议函。比如,发现某下属企业存在以传阅签批文件替代会议集体决策情况后,他向该下属企业发出了完善议事规则提示函。此外,在企业并购、股权投资、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等高风险环节经常提醒,加强风险把控。
2018年,天健集团纪委及时提醒企业化解了下属公司1.8亿元重大合同风险;对某地产项目空调采购进行监督,推动采取竞争性采购方式,帮助企业降低采购成本2500多万元。同年,天健集团营业收入102亿元,增长51.2%,净利润7.8亿元,增长29.9%,实现了监督“有效果”、企业“有效益”的目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