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作为 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

来源:南 风   作者:南粤清风网   时间:2021-04-13 11:28:31  浏览次数:-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战线风起云涌。那么,如何把守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则显得十分迫切!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以下简称派驻纪检监察组)以善为本,主动作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帮忙不添乱,有的放矢地查找问题,从小切口入手,顺藤摸瓜,以人性化的监督促担当,撬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到位,为把守好“南大门”添一路探头、做一份贡献。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  努力做到为党加分

2月13日,南方都市报刊登的一组照片引起了各方关注,那是10多张奋战在湖北抗疫一线的广东医护人员摘下口罩的照片,一张张温暖的笑脸上布满压痕,令人心疼之余又充满了力量;

2月以来,广东广播电视台6个频道并机播出《疫情防控特别报道》,成为全国卫视中除湖北卫视外,第一个在晚间7点半黄金时段播出疫情防控专题节目的省级卫视;为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其在6天内3次大改版,彰显责任担当;

……

回顾疫情期间广东媒体的报道,防疫信息“铺天盖地、排山倒海”,一面面党旗迎风招展,凝聚了此战必胜的信心和力量。这一桩桩、一件件,都离不开派驻纪检监察组持之以恒的意识形态领域监督工作。今年疫情期间,派驻纪检监察组更是主动作为,从小切口探入,加强监督,快查快结2起涉疫情防控失职失责问题,撬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监督执纪,其实并不轻松。派驻纪检监察组综合监督着省直宣传系统19家单位,监督对象分布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出版、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领域,他们既是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的“守门员”、又是意识形态斗争中的“战斗员”、还是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施工员”,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监督,责任重大。

从监督执纪的实际情况看,意识形态领域看似风和日丽,实则暗流涌动。据分析,广东宣传系统在意识形态领域主要存在“四种病症”:有的新闻从业人员政治立场不稳,喜欢跟风炒作甚至攻击当前的新闻管理制度;有的同志政治敏感性不强,无心之失引发恶意解读;有的媒体阵地意识不浓,迷失了舆论场中的坐标,不知“为谁发声”;有的媒体落实责任不力,安全播出“挂在嘴上、写在条幅上”,事故频发,危害不容小觑。

体现在监督执纪的效果上,“政治味”更浓了。省委宣传部部务会认为该组强化监督职责,深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严格执纪执法,各项工作推进扎实有效。特别是抓好疫情防控、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方面的监督执纪,为省委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某单位干部被问责后,该单位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在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上说道:“纪检监察组在疫情期间的提醒非常及时,领导干部的工作更扎实了,责任感更强了。”

 

小切口、落点实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意识形态看不见、摸不着,开展精准监督的抓手到底在哪里?

抓典型、抓具体,从小切口破题,是该组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监督的方向之一。某单位科研行政负责人在微信群发表不当言论,函询并谈话提醒!某媒体多次出现低级错误,打出监督组合拳,拧紧责任发条!“我们大胆地想、小心地干,春风化雨般提醒、刚柔并济地处置,以监督责任的落实推动主体责任的落地,努力用大格局、高站位做最具体的事、追求最实在的效果,努力推动意识形态领域监督的常态化,以监督实效服务意识形态工作大局。”派驻纪检监察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除了针对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该组还紧盯国有文化企业并购关键环节,看紧国有文化企业“钱袋子”。

“为什么该企业负债累累却有买家愿意溢价并购?”该组工作人员发现,某监督单位拟公开挂牌转让下属某国有企业,涉及数亿元的国有资产处置。带着疑问,该组主要负责同志多次约谈该单位和省文资办负责同志,摸清拟转让资产包中的核心是土地资产这一实质问题。针对其中潜藏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和廉政风险,追问“家底是否摸清?评估价是否合理?程序是否合规?潜在买家的情况是否了解?”等问题。同时,与省委宣传部、省文资办领导多次沟通,提醒潜在风险,指出“既要从监督单位的角度算好企业账,更要站在国有文化资产监管的角度算好国家账、广东账”。在该组监督提醒下,该并购项目暂缓实施,相关计划进入补充完善环节。

抓监督,既要关注局部、更应着眼全局。该组通过以点带面做“体检”,已完成对2019年新纳入监督范围的5家单位全面从严治党专项检查,并实现对19家监督单位专项检查的全覆盖。据悉,本轮专项检查形成检查报告5份,已及时将检查发现的40余项问题反馈有关单位,并跟踪督促整改,形成长效机制,如推动省作协等单位制定出台《广东省作家协会“改革开放再出发”作家深抓创作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扎紧了制度的“篱笆”。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抓调研督导做实日常监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紧盯关键单位、关键岗位、关键项目、关键人员,重点看党内重要制度文件的学习贯彻情况。”该组主要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组将聚焦意识形态内容生产、产品运营、机构改革3大块,围绕“一张报纸是怎么产生的”“一部主旋律电影是怎么完成的”“一档新闻节目是怎么出街的” “一个项目是怎么落地的”等主题开展调研督导,以督导促监督。

 

下实功、求实效 严管厚爱并重

委屈、压力大、有点撕裂。

这是某纸媒副总编辑得知自己被处分后的初始心态。原来,在某次新闻报道中,他因把关不严,导致相关新闻标题被曲解调侃。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没有主观故意,别人的恶意解读为什么要他背锅?
在派驻纪检监察组耐心的思想工作和跟踪回访下,该同志过滤情绪、冷静思考、反思问题,最后放下包袱,化压力为动力,做出了新成绩。如疫情期间,作为核心组织策划者,他主导的武汉疫情防控相关报道震撼、温暖、有力量,得到相关部门和社会的一致肯定。这位同志坦承,“当时受的处分已经变成了一股动力、一笔财富,让我更清楚媒体市场化不是为了吸眼球、博流量,而是走正道、担责任。”

执纪是最有力、最触动人心的监督。这是派驻纪检监察组在意识形态领域监督执纪中,既严明纪律有力度、又治病救人有温度的生动注脚。对意识形态领域开展监督,最终还是要落脚到监督人。这意味着,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监督,也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监督的工作重点。

该组一方面精准发力,加强对监督对象的监管。如,针对省委巡视提出的某新闻单位长期存在“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不够严格”问题,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共发现66名干部违反因私出国(境)管理规定计104次。对此,该组严肃指出问题症结,并督促该单位对涉嫌违规违纪的人员分级分类分情节严肃处理;与此同时,用好上级党组织一把手约谈下级党组织一把手的制度,逐级落实一岗双责,层层压实主体责任。此外,督促该单位开展一次全面的“自我体检”,对违纪人员进行通报,以案明纪,加强管理教育。

作为监督执纪者,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另一方面,该组既重理论武装又重实战练兵,在学思践悟中常抓自身队伍建设,持续夯实党支部战斗堡垒,以实战练兵锻造队伍不松劲。比如疫情暴发以来,他们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全覆盖,组织专题学习40余次,以“战时”状态履职不懈怠。

下一步,该组将通过抓业务交流座谈,在互学互鉴中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坚持一盘棋统筹组里和系统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通过整合监督力量,变“单兵作战”为“集体作战”,定期举办监督单位纪检监察业务交流座谈,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坚持实战练兵,通过以案代训、跟班学习、专案抽调、交叉办案等方式,磨砺锻炼队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