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须净化校园政治生态

来源:朱颜   作者:南粤清风网   时间:2021-04-13 14:37:16  浏览次数:-  

大学,是立德树人和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熔炉。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高校各级党组织的重要政治任务。纵观近年来高校种种负面曝光事件及审查调查案件情况,高校立德树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讲责任,令师德错位;不讲格调,令学风偏移;不讲公平,令家长心寒;不讲诚信,令师生失和;不讲斯文,令校风受损。

不讲责任,令师德错位。今年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共通报近30名高校厅局级领导被查处,其中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等占比超过七成,这反映了一把手党的观念淡薄、主体责任缺失等问题。“领导干部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提醒教育,对学校存在的腐败问题不敢管、不愿管,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甚至自己带头腐败。”某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表示,部分领导干部的“老好人”态度,助推了腐败问题不断滋生蔓延。

不讲格调,令学风偏移。目前高校中,部分教职员工纪律规矩意识不强,视党纪国法为无物,肆意妄为。有些教师自视为学术权威,有领导宠着、捧着,肆意践踏纪律规矩;有些教师存在错误认识,以为科研项目是自己争取来的,科研经费姓“私”不姓“公”,把科研经费视为“唐僧肉”、自家钱,明目张胆地进行套取……由于腐败问题得不到及时查处,容易形成“破窗效应”,部分高校不良风气蔓延,纪律规矩荡然无存,很容易产生法不责众的心理,有样学样,随波逐流,导致学风不正,误人子弟。

不讲公平诚信,令师生失和、家长心寒。几个月前,山东省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教育连着千家万户,高考公平、教育公平受人民群众广泛关注,一旦突破教育公平的底线,不但会摧毁当事学生及其家庭的希望,还会让广大寒门子弟寒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因此,要围绕维护公平诚信开展监督,让冒名顶替、学术造假等现象从校园绝迹,着力守护莘莘学子的理想、维护高校的纯洁性。

不讲斯文,令校风受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些教职员工习惯于纪律松弛、作风涣散;有的言谈举止缺乏政治素养和底线思维,在课堂上散布错误思想观点,宣泄、传导个人怨气和负面情绪,一旦学生受其影响,就难以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此外,部分教职员工对于现在的严格监管心有抵触,给校风校貌造成了恶劣影响。

以上罗列的种种问题,与高校立德树人的要求格格不入,这一方面说明在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任重而道远。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纪委唯有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的本质和使命,绷紧监督这根弦,把监督工作做好,督促高校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见贤思齐,优化学识和能力,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标准,不断优化高校校园政治生态,推动高校做到“学好”“教好”“管好”。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