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群策群力推进乡村振兴
在韶关南雄市珠玑镇灵潭村,沿着寄心小院的小径漫步,只见樱花点点,流水潺潺,远处青山横斜,农田棋布,村舍井然……自从2016年省纪委驻村扶贫工作队来到这里,辛勤耕耘,把落后的灵潭村打造成鸟语花香、小桥流水般的宜居休闲乡村,并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在省纪委监委示范引领下,近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既监督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又带头做好驻村帮扶工作,让“农村美农业兴农民富”成为南粤大地的亮丽“标签”。
精心谋划抓落实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驻村,就是要带领群众向贫困宣战。2016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尽锐出战”,一批批驻村干部带着党的政策,扑下身子走到田间地头,带领村民群众跨过贫困的沟壑,奔向乡村振兴的大道。
炉灶下火舌跃动,锅中豆浆煮开,厂房里香气四溢,本地工人曾春晖手起手落,将表层凝结的豆皮揭起,挂在晾晒架上……灵潭村是一个豆香浓郁的村庄,有着400多年手工制作腐竹的历史。为传承发扬这个传统工艺,省纪委监委驻灵潭村工作队引进省供销社下属企业,成立灵潭村天润腐竹厂,运用市场化方式发展腐竹产业。
“厂子运营初期,生产粗放,产量和效益都难上去,一天最多只能生产170斤腐竹。”天润腐竹厂负责人说,驻村工作队带领管理人员,加强成本核算,优化制作设备和生产工艺,现在一天产量可达600斤。由于品质口碑“双优”,“灵潭腐竹”供不应求,生产经营效益不断提升。
一人富不是富,一起富才是富!驻村工作队推动建立灵潭腐竹合作发展联盟,探索“联农带农富农”新模式:天润腐竹厂出人出力,帮助个体农户改造腐竹生产设备,且集中采购保价收购,从而带动全村腐竹农户致富。
如果灵潭村是一艘船,那么驻灵潭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就是护航员、领航员。为找到发展新路子,驻灵潭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一道,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多次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群策群力谋求致富“金钥匙”:灵潭村地处梅关古道和珠玑古巷中间节点,又是红色英模钟蛟蟠的故乡,为什么不以点带面讲好红色故事,盘活红色资源?于是,村“两委”带领党员群众,踏实苦干,钟蛟蟠纪念馆拔地而起,战地医院故事馆矗立山腰,村史馆即将建成……
5年来,驻村工作队精心谋划抓落实,促使灵潭产业发展遍地开花。2016年,村集体企业——济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腐竹厂、农家乐、民宿、光伏发电、烤烟房、蘑菇园、土地流转种植、农机服务队等一系列特色产业项目应运而生,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攀升,2015年仅为1.5万元,2020年突破了100万元!
乡村振兴,既要发展产业、壮大经济,也要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在翁源县江尾镇连溪村,韶关市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分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道路、饮水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如今的连溪村,静谧、幽美,山环水绕,宛若世外桃源;山风拂过塘坝,激起碧波荡漾;村旁古树参天,传来斑鸠叫声……每到傍晚,村文体广场上满是挥着汗水奔跑跳跃的身影,养老服务广场上村民们三五成群聚在一块乘凉谈笑,小朋友们在一旁玩得不亦乐乎。
“近年来,连溪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先后获得‘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连片示范村’‘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等荣誉称号。”驻连溪村工作队负责人介绍。
激发内生动力 村干部接续奋斗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 干劲。韶关市260条贫困村已经脱贫摘帽,但乡村振兴战略还在起步阶段,如何激发村民们自身内生发展动力,是让村民在致富路上走得更远、更稳的关键。
“我们在村‘两委’班子建立了每周例会学习制度,常态化组织村干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建强村‘两委’班子。”驻灵潭村工作队负责人介绍,工作队充分利用有限的驻村时间,探索实践“三个在先”机制(坚持党组织优化设置、党组织领导决策和党员作用发挥在先),有效带动农村党员群众主动参与村集体建设。
前几年,灵潭村着手规划新农村建设,开展“三清三拆”,全面整治脏乱差。然而,因为触及“拆旧屋”这一个人利益问题,矛盾就来了。时任村支部书记钟治军,自觉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带头拆了自家老房子。就这样,党组织带着党员,党员带着群众,一户带着一户,不到三个月,两个村小组就拆除了一万多平方米的危旧房。
乡村要振兴,“接力棒”必须要传好。为进一步解决人的问题,驻连溪村工作队扩宽视野,在内部“挖潜”的同时,注重外部“引援”,持续向基础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在连溪村出生的李小竹,原在江尾镇经营一家幼儿园,颇有名气。有一天,驻连溪村工作队联系她,动员其回村参选村党支部书记。原来,考虑到当时连溪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等情况,于是驻连溪村工作队配合翁源县委、江尾镇党委专题研究部署连溪村“两委”换届工作,将选人用人视野拓宽到全县范围,最终选定李小竹。到了新岗位,李小竹不负重托,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得到村民一致认可。
监督保障执行 铁纪护航驻村帮扶
打铁必须自身硬。驻村帮扶,帮扶人不仅要自身行,还要自身正,作风硬。为保障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防止扶贫干部出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以铁纪护航驻村帮扶工作。
万里无云,骄阳似火,南雄市坪田镇老龙村300亩红土地上,一大片红薯长势喜人,其间自动灌溉装置纵横交错。去年8月6日,驻省商务厅纪检监察组负责人带队,冒着39℃酷热天气,来到这里对监督单位扶贫工作进行现场检查。
看着驻村干部胳膊上晒出的黑白分界线,该负责人调侃,“白面书生变黑脸庄稼人了。”随后正色道,“最近我们走访发现,贫困户老董重建的房子装修质量明显不合格,窗户变形关不上,门与地面缝隙很大,一些小动物能随意进出。”驻村干部越听下去越感到汗颜,待检查组离开后,马上着手整改。
近年来,驻省商务厅纪检监察组围绕驻村工作队党建工作、财务管理、产业帮扶等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共发现32个问题,提出29项整改措施。针对每一次检查情况,该组还商请南雄市纪委监委监督整改落实情况,形成具有特色的对口扶贫领域监督对接机制。
“驻省商务厅纪检监察组和我们建立了双向对接机制、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和分析研判制度,有利于形成监督合力。”南雄市纪委监委负责人介绍,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搭伙服务村民,双方互相监督,发现对方的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可分别向驻省商务厅纪检监察组和南雄市纪委监委汇报,由双方负责人共同分析研判,并组织开展监督执纪工作。
监督并不止于此。韶关市纪委监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驻村帮扶工作队建设管理制度,对在韶关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明确要求应做到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严格遵守驻村考勤和请销假制度,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严密监督下,我们养成了接受监督的习惯,有利于我们贴身服务促发展。”驻老龙村工作队负责人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