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追逃案 织密防逃网
——2018深圳追逃追赃收紧天罗地网

来源:龙 辉 深纪宣   作者:南粤清风网   时间:2018-07-05 10:33:06  浏览次数:-  

    6月7日,外逃13年的栾某祥被从加拿大劝返归案;
    6月12日,外逃1年多的曹某强被从新加坡劝返归案;
    6月22日,外逃14年的刘某被从中国香港劝返归案;
    ……
    至此,监察体制改革以来,深圳市纪委监委已追回11名在逃人员;其中,仅从5月份全省追逃追赃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就有7人到案,在追逃追赃工作中再次刷新了“深圳速度”。

   

    明责任  全城总动员
    “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言语铿锵。
    “把追逃追赃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是深圳给出的回答。监察体制改革后,面对悬而未决的积案,深圳立下了逐步“清零”的“军令状”。
    为了把追逃追赃工作落实到位,6月10日,深圳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省有关追逃追赃会议精神。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会上强调,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的有关部署。
    随后,深圳又于13日召开高规格的全市追逃追赃工作会议,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省追逃办主任陈波应邀出席,作部署、提要求、教方法;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以及各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全部参会,并就如何支持配合全市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和防逃工作进行发言。
    而在此之前,深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张子兴逐案听取汇报,逐一分析案情,研究对策,要求“不讲任何条件、不打半分折扣、不畏艰难险阻、不计成本代价,坚决把在逃人员绳之以法”。
    坚定的决心,意味着有力的担当。半年来,市委书记定期听取追逃追赃工作汇报,及时作出决策;市纪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带头包案“红通”人员;有追逃任务的区,区委书记把追逃当成“一把手工程”,区纪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临第一线,指挥协调;对追逃工作不作为,未按要求“清零”的区,绩效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评分就“清零”;各责任单位一案一专班、一案一策、一案一档,固定分管领导和专班人员,案件不结,对有关领导和承办人不评优、不提拔、不调离。
    随着责任的落实,深圳在全省追逃追赃工作中也迅速实现了“弯道超车”。翻看深圳追逃追赃报告,几乎每个成功的追逃案例,都充满了办案人员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
    6月5日,暴雨肆虐南粤大地。经过前期摸排,龙岗区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负责人带队于清晨从深圳出发到广东廉江某地抓捕已经潜逃了20年的曹某坚。天气预报显示台风“艾云尼”将于6日登陆湛江一带。“我们在与台风赛跑。”上述负责人如是说。到了目的地以后,办案车辆陷入泥潭,拖车无法进入,办案人员肩扛手抬将车子推出泥潭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6日凌晨四点半,抓捕组一举抓获曹某坚后马不停蹄将其押回深圳……
    这些惊险如电影大片的情节,只是深圳追逃追赃工作中的一个小小缩影。深圳市各级纪委监委以实际行动向上级诠释了追逃须臾不松劲、不把腐败分子追回来决不收兵的决心。

 

    组合拳  啃下硬骨头
    犯罪嫌疑人案发时冒用他人姓名,按其留下的错误信息倒查,线索却断了;在逃人员户籍被强制注销,无法网上追逃,更无法查询相关信息……
    每宗陈年旧案的追逃故事都是一波三折,都涉及到大量细致的基础工作和多部门的通力协作。
    6月6日,潜逃13年之久的犯罪嫌疑人潘某芬被南山区纪委监委抓捕归案。潜逃期间,潘某芬从不使用自己的身份证,病了,不去正规医院看;住宿,要么跟人合住、合租,要么用别人的身份证办手续。由于害怕被抓,她频繁辗转多个城市。为避人耳目,潘某芬甚至还对眼部和鼻部进行了整形手术。多年来,她仿佛“人间蒸发”了。正当潘某芬以为追逃部门已经忘记她的时候,南山区纪委监委与区公安分局加强协调,发挥公安部门在大数据、信息化作战方面的优势,在海量信息中筛查出了潘某芬的藏身之处,并一举将其抓获。
    攥指成拳才能形成合力。今年以来,深圳市纪委监委追逃办进一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加强与组织、统战、公安、法院、检察、边检等成员单位的合作,为追逃追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市追逃办收集情报,经营线索,优化方案,协调资源,指挥抓捕。市委组织部及时提供从个人申报事项核查中发现的可疑线索和苗头性问题,协助做好追逃防逃工作。市公安局深入推进智慧警务成果应用,将公安信息化资源全面向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倾斜,为甄别外逃人员身份信息、查控资金去向,摸排家庭和社会关系动态发挥了重大作用;依法注销外逃人员出入境证件;发挥公安机关与相关国家双边执法合作优势,积极推进海外追逃。
    随着反腐合力的充分释放,一个又一个“硬骨头”被啃了下来,在今年以来归案的人员中,潜逃时间10年以上的就有5人,潜逃国(境)外的就有6人,新体制机制的优势逐渐转化为追逃追赃工作的效能。

 

    再加力  织密防逃网
    毗邻港澳,15个口岸,外向型经济为主,跨国(境)交流频繁,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察对象数量激增……深圳在防逃上的任务更加艰巨。
    可喜的是,监察体制改革以来,深圳实现了外逃人员“零增量”,这得益于各部门合力织就的一张“防逃网”。
    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及组织部门加强协作,建立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境)联审机制,对不符合规定的出国(境)申请,坚决不予批准。加大对地下钱庄的打击力度,防止外逃必须抓住防止外逃资金这一关键,切断腐败分子转移赃款的渠道。严守出入境前台查验三条底线,开展大数据排查,规范重点人员核查工作,切实将涉案人员堵在境内。
    除了管住国家公职人员,让企图外逃的不能逃。深圳还根据监察体制改革的需要,及早部署,把防逃网络覆盖到国有企业、公办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部门的新增监察对象。
    深圳社区集体经济发达,近年来“村官”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现在逃人员中就有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针对这一情况,深圳盯紧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人”“财”“物”,着力推进集体资产监管平台、财务实时在线监控平台、集体资产交易凭条、因私出国(境)证照管理平台建设。2017年,市纪委又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公安局印发《关于加强社区股份合作公司重点人员出国(境)管理的通知》,对全市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会计、出纳以及各区(新区)确定的其他重点人员的个人因私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及其他出国(境)证照进行规范管理,形成了市统筹、区负责、街道实施的三级管理机制。如今,纳入监管范围的社区干部出国(境),要先获审批,凭审批单才能到公安机关办理手续。
    据了解,深圳还将进一步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把各项措施定期化、常态化,让越来越多企图外逃的腐败分子放弃幻想。
    形势不断发展变化,工作永无止境。已经吹响追逃冲锋号的深圳,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关于追逃追赃工作的要求上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定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更大的追逃追赃战果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