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潭古道党旗红
——以党建引领精准扶贫的南雄灵潭村实践

来源:欣 妍   作者:南粤清风网   时间:2019-05-13 18:37:32  浏览次数:-  

暮春的韶关南雄市灵潭村,樱团锦簇,绿植如茵;辽阔的田野间,青瓦白墙的徽派小楼错落有致;村中央的“灵潭”泛着碧波,水中有桥,桥上有亭,亭台映水……身在其中,宛若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谁能想到,三年前的灵潭村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里公共设施薄弱,生产条件落后,遍布破败老屋及古建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20人,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689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仅1.5万元,被人戏称为“泥潭”村。因此,该村于2016年被列为新时期精准脱贫精准扶贫重点贫困村,由省纪委监委挂点帮扶。

在省纪委监委和市、镇党委的帮扶领导下,灵潭村通过加强村党组织的建设,用两年的时间实现“破茧成蝶”。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1万元,贫困户全部提前实现脱贫;同年,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并入选广东改革开放示范百村名录,成为全省抓党建促精准脱贫示范村、样板村。昔日被戏称为“泥潭”村的贫困村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全省抓党建促精准扶贫的示范村、样板村的呢?让我们走进灵潭,了解一个省级贫困村的涅槃之路。

 

强堡垒  聚沙成塔提升战斗力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谈起灵潭村的变化,村民深有感触地说。现如今美丽富裕的幸福新灵潭,既离不开党的扶贫政策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村级党建的引领以及全村50名党员的艰辛努力和付出。

将时间拨回2016年。当年5月,为摸清村情民情,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一抵达灵潭村,就与村党支部班子结对分组,入户走访党员群众,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把灵潭村村民走访了一遍。同时,召开党群协商会议征求意见,找准“穷根”——村集体经济薄弱,党员干部人心散漫,干劲不足,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经过多次研讨,村支部决定从扭住加强自身建设这个“牛鼻子”入手,建强党的战斗堡垒,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为此,灵潭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行党组织优化设置在先、党组织领导决策在先、党员作用发挥在先“三个在先”机制。一是优化组织设置。为切实改变过去支委委员比村委委员少,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明显的现状,村党支部优化升格为党总支部,支委职数也从3名增加到5名,同时推进党的组织设置向最基层延伸、向面上衔接,在条件成熟的村民小组(自然村)成立了3个党支部,在3个联合党支部中成立了6个党小组,并以“村企联建”的方式在符合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新成立济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二是健全领导决策运行机制。明确村党组织全面领导隶属本村的村民自治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党群理事会等各类组织,明确凡是涉及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三重一大”事项,必须先由党组织研究同意后,方可按程序实施,巩固了村党组织在基层组织和一切工作中的领导地位。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精准择岗”,围绕精准脱贫、基层治理和生产发展等各项工作任务,50名党员在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村庄保洁等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抓管理  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

2016年底,灵潭村着手规划新农村建设,开展“三清三拆”,全面整治脏乱差臭。然而,一旦触及个人利益,冲突就来了,有些人不愿拆祖屋,即使破得不能再住了也不肯拆。面对困难,党总支部号召全村党员统一思想带头拆。

“钟治军作为党总支书记,带头拆了自家的老房子,党员钟治钦也拆了自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烤烟房和杂物房,连在外务工的党员黄承光也特地抽空回家,把自家闲置的老宅子拆了,还无偿把宅基地捐给了村集体。”驻村工作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党组织带着党员,党员带着群众,一户带一户,不到三个月,灵潭黄屋、前围两个村民小组就拆除了1万多平方米的危旧房进行整村新建,其他村民小组见了也不甘落后,踊跃拆旧房建设新家园。

党员是群众的带头人和主心骨,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村50名党员干部必须作榜样、唱主角。

为有效治理庸人懒人,在村民心中树立良好的班子形象,灵潭村对全村党员干部实行积分量化管理,按照珠玑镇党委出台的《珠玑镇党员积分制管理评定办法》,根据本村党员架构的实际情况,将党员义务明晰化、先锋评价公开化、考核管理精细化,运用日常工作积分制、工作突出加分制、工作失误减分制、关键工作“一票否决”制的动态管理办法,对全村党员实行积分制量化管理,对于年度综合积分为不合格等次的党员,予以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作出组织处理。

为激发干部积极性,灵潭村党总支要求村中党员干部做到“三个一”,即每年至少提出一条好建议、提供一条推动脱贫攻坚的好措施、帮助解决一个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年终对表现优秀的党员给予奖励。

为抓好干部作风,在党群服务中心建立村干部工作公示栏,公布村干部分工、出勤时间以及村级各类决策事项,主动接受村民监督;同时,安装扶贫领域和涉黑涉恶腐败问题专项信访举报箱,由镇级统一收集问题线索和举报件,以全方位的监督促使干部积极履职以及廉洁自律。

 

促振兴  攥指成拳打造扶贫精品

2016年之前,灵潭村是一个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村民一直过着靠天吃饭的传统农耕生活。究其原因,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够突出,村中各类组织缺乏向心力。村两委班子成员及驻村工作队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一致认为,仅靠传统的农业不仅没法让村民过上更好生活,更无法带领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只有通过充分发挥村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群众走产业发展道路,才能够为贫困户收入来源提供保障。

为将村中各类组织拧成一股绳,形成推动村发展的强大合力,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灵潭村健全党组织领导决策机制,明确凡是涉及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必须由党组织召开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研究讨论决定后,方可交相应的组织按程序实施。

同时,灵潭村主动配合上级党组织以及相关业务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纠错,助力村级各项事业稳步推进;自觉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实时监督,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依规依法做好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和落实村务公开、工程项目实施等工作;积极配合市委巡察办第三巡察组开展的精准扶贫专项“体检”,确保扶贫资金的每分钱都明明白白花在刀刃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灵潭村以壮大村集体产业为主线,探索构建了“租金+薪金+股金”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并成立了村集体公司——济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培育了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腐竹厂项目对接社会企业、20座烤烟房实现规范化运作、集体种植发展为订单农业、农机服务队专人管理、灵潭驿站对外营业创收等六大扶贫产业,形成一条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链。2018年,村集体收入由扶贫前的1.5万元达到61万元。

此外,灵潭村还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底蕴,以打造“生态旅游村和宜居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美乡村之一”、广东省第二批党建示范工程“红色村”示范点为契机,借助“千年珠玑古巷·历史梅关驿道”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示范线路,把自身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与乡村休闲度假相结合的红色旅游精品村。2018年,成功入选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成为韶关市唯一入选点。


     附件: